炖羊肉别只会放香料!教你一招,去膻味不腥还软烂,连吃三大碗

倒入适量牛奶,确保能完全浸泡住羊肉

放入冰箱浸泡1-2小时(时间越长效果越好,但不要超过4小时)

取出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

为什么牛奶能去羊肉的膻味呢?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能吸附羊肉中产生膻味的物质,而且牛奶的脂肪还能软化肉质,一举两得。

除了牛奶,还有一个小窍门:焯水时加入几片姜、两根葱和一小把花椒。这三样东西组合起来,能进一步去除残留的膻味。

焯水时,一定要等水完全沸腾后再下肉,这样能迅速封住肉的表面,锁住肉汁。焯水3-5分钟后,捞出羊肉,用清水冲洗干净,这样炖出来的汤才会清亮不浑浊。

炖肉有技巧,软烂的秘密在这里

炖羊肉最大的误区是什么?就是一直用大火猛炖,以为这样肉熟得快。

羊肉不是炖得越猛越好,而是要慢火细炖。羊肉中的胶原蛋白需要在80-90℃的温度下慢慢转化为明胶,才能让肉质变得软烂。如果一直大火猛炖,肉的表面虽然熟了,但里面的胶原蛋白没有充分转化,反而会让肉质变得更加紧实。

正确的做法是:先大火烧开,然后转小火慢炖。具体时间要根据肉块的大小来定,一般来说,3-4厘米大小的肉块需要炖1.5-2小时。

还有一个我家独门的小窍门:炖羊肉时加入一块苹果。苹果中含有的果酸能软化肉质,同时还能增添一丝甜味,让羊肉汤的味道更加丰富。炖好后,这块苹果就不要吃了,它已经完成了使命。

我有个朋友第一次听说这个方法时直摇头:"羊肉汤里放苹果?这不是怪味汤吗?"但尝试后,她惊讶地发现,汤里根本尝不出苹果的味道,羊肉却异常鲜美软烂。

调味是关键,这样搭配最香

羊肉炖好后,调味也是一门学问。很多人一股脑儿地放盐、放鸡精、放酱油,结果味道太复杂,反而盖住了羊肉本身的鲜香。

我家的调味秘诀是:简单为主,突出羊肉的本味。

基本的调料就是盐、少量生抽、白胡椒粉。如果喜欢吃辣的,可以加一点干辣椒或者辣椒油。最后撒上一把香菜和葱花,不仅能提香,还能增添一抹亮色。

记得有一次,我婆婆来我家吃饭,尝了一口我炖的羊肉汤,赞不绝口:"这汤怎么这么鲜?是不是放了很多味精?"我笑着说:"一点味精都没放,全靠食材本身的鲜味。"

配菜有讲究,这几样别落下

炖羊肉时,配菜也很重要。传统的做法是放土豆、胡萝卜和白萝卜,这三种蔬菜能吸收羊肉的香味,同时也能让汤更加鲜美。

但我家有一个特别的配菜:炖羊肉时加入几个去皮的板栗。板栗炖烂后,吸收了羊肉的鲜味,吃起来香甜软糯,特别好吃。而且板栗中的淀粉还能让汤更加浓稠。

还有一个小窍门:最后加入一把枸杞。枸杞不仅能增添一抹亮色,还能中和羊肉的燥热,让这道菜更加平衡。

总结:炖出好羊肉,就这几招

总结一下,炖出好吃不膻的羊肉,关键在于:

选对部位:羊腿肉和羊腩肉最佳

牛奶浸泡:去膻的关键一步

慢火细炖:让肉质软烂的秘诀

简单调味:突出羊肉本味

巧搭配菜:让汤更加鲜美

按照这几步去做,保证你炖出来的羊肉香而不膻,软烂入味,连吃三大碗都不够!

最近天气转凉,你们家都开始炖羊肉了吗?有什么独门秘方也来分享一下吧!

#图文打卡计划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